-
百花野史 作者:一笑主人
最新:第十二回 白公庆贺做戏文
《百花野史》又称《百花魁》,初醒斋藏板。一笑主人生平无考。此书现有孤刻本,藏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。因绝大部分采自《喜冤家》,故可据以作校。此部份文字,乃抄自《喜冤家》,连人名都没更动。比较其他改编自《喜冤家》的小说,此书改动最少,文字最接近。 话说上部言的是。了然和尚命徒弟梵空。带着五两银子。去接吴秀英前来作乐。这秀英接了银子。喜道。你回去拜上师父。我还有几官身。看一空儿。便去相会。不须再来相接。梵空回覆了然。了然喜。每盼望。过了两。有一个陈百户上京应袭。回来路经柳州。下了客店。闻得秀英之名。随着小使取了二两银子。送到秀英家。约她相见。鸨儿接了道。有客在此整东。一时不得身。晚上到贵寓便了。小使回去。不提。且说那秀英上轿。一路上想道。此去正往明通寺所过。不若先会了然。免他悬念。再到客店。亦不为迟。忙与轿夫说了。竟到了然房内。了然一见。面堆。引进静轩。着梵空打发轿夫。列下酒肴。
-
易经 作者:伏羲
最新:《易经·杂卦传》
《易经》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,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(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),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被誉为“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在古代是帝王之学,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商家的必修之术。从本质上来讲,《易经》是一本关于“卜筮”之书。“卜筮”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,而《易经》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。
-
冰鉴 作者:曾国藩
最新:气色
《冰鉴》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,一部关于识人、相人的经典文献,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、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,是曾国藩体察入微、悉人心的心法要诀,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、启迪和借鉴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。《冰鉴》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,受他独到的识人、用人策略。
-
诗经·大雅 作者:诗经
最新:大雅·文王之什
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。是据音乐来分类的。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,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。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,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,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,开始对社会生活,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。
-
乞女 作者:高阳
最新:第三节
路尘沙滚滚,有着四个轮子的大木箱,乒乒乓乓,跳跃着向前冲,速度还真不慢。司机仿佛生来是钢筋铁骨,不怕五官四肢震散了。他知道的,搭这趟商营长途汽车的乘客,本就没有打算来享受铺沥青的高级路面和软软厚厚的塑胶椅垫,他只要握紧驾驶盘,不让车子跳出一个坑接着一个坑的路基以下,按时到达站头,就算很对得起乘客了。
-
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:王重阳
最新:第13章 劝世歌(原文+译文)
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.它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。书的全名为《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》,故世人多传为吕宾所著,但此书其实不可能为吕宾所著,因为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“吕祖曰,或吕帝曰”这样的话.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应该是吕祖所传,文本应该是吕祖之后三百多年的南宋时代全真派的王重所著.
-
吕不韦 作者:高阳
最新:第六节
政海转入商界的是范蠡,由商业进入政治的是吕不韦。战国末期,剩下七个大国,秦楚最强,其次是齐、赵、燕,又次为魏、一韩。最弱的韩国出了个善于投机的大商人,竟致改变了历史,此人就是吕不韦。吕不韦是韩国故都翟——即今河南禹县——的大商人。贩卖贵,积累千金之富。他往来贸易的主要地区,是在赵国的邯郸。这个地方在战国末期,具有特殊的地位。苏秦佩六国相印、倡一合纵”之说攻秦,秦以张仪为相,用“连横”之策,与之对抗,鬼谷子门下的这一对师兄弟,各显神通,结果使得邯郸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葡萄牙的里斯本一样。→高作品集
-
四十二章经 作者:佚名
最新:第四十二章
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,简称《四十二章经》,佛教著作,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、竺法兰汉译,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。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,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十七册。《四十二章经》论其胜义,盖有四端:一、辞最简驯,二、义最富,三、胪者古真,四、传最平易。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,则佛之全体大用明。
-
声律启蒙 作者:车万育
最新:十五 咸
《声律启蒙》是训练儿童应对,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。按韵分编,包罗天文、地理、花木、鸟兽、人物、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从单字对到双字对,三字对、五字对、七字对到十一字对,声韵协调,琅琅上口,从中得到语音、词汇、修辞的训练。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,读起来,如唱歌般。较之其它全用三言、四言句式更见韵味。这类读物,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,经久不衰。明清以来,如《训蒙骈句》、《笠翁对韵》等书,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,并得以广泛传。
-
买命 作者:高阳
最新:第五节
陶朱公有四个名字,其中最煊赫的一个就是范蠡。他是楚国人,原名范伯,以越国大夫文种的引荐,事越王勾践为臣,奉计然为师——计然本姓辛,字文子,先世为晋国的望族。他是个重视自然环境的经济学家,著有《内经》及《万物录》,都已失传。他的学说的义,在于掌握产销的供求关系,认为年岁丰歉,物产多寡,是有周期的,在不利的客观因素未曾出现之前,要利用现有的有利因素,预谋克服,所以亢旱的时候要造船,而雨水多的年分要造车,以便待时而贾,可获重利。→高作品集
-
三字经 作者:王应麟
最新:全文
《三字经》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。《三字经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它短小悍、琅琅上口,千百年来,家喻户晓。其内容涵盖了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所谓“读《三字经》,可知千古事”。基于历史原因,《三字经》难免含有一些神糟粕、艺术瑕疵,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,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传。
-
罗织经 作者:来俊臣
最新:瓜蔓卷第十二
《罗织经》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,陷害杀人的书。酷吏周兴临死之际,看过此书,自叹弗如,竟甘愿受死;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,冷汗直冒,却不敢喊冤;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,叹道:如此机心,朕未必过也。杀机遂生。
-
吴子兵法 作者:吴起
最新:06章 励士
《吴子兵法》,中国古代著名兵书,《武经七书》之一。《吴子》是一部与《孙子兵法》齐名的军事著作,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。该书在长期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,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,现仅存《图国〉、《料敌》、《治兵》、《论将》、《励士》六篇,远非全璧。
-
茶经 作者:陆羽
最新:十之图
《茶经》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,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,唐代陆羽所著。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、源、现状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、茶道原理的综合论著,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,辟的农学著作,阐述茶文化的书。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,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。中国是茶的故乡,汉族人饮茶,据说始于神农时代,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。直到现在,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。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:有太湖的熏豆茶、苏州的香味茶、湖南的姜盐茶、成都的盖碗茶、台湾的冻顶茶、杭州的龙井茶、福建的乌龙茶等等。
-
黄庭经 作者:佚名
最新:下部经
《黄庭经》,又名《老子黄庭经》,道教养生修仙专著;内容包括《黄庭外景玉经》和《黄庭内景玉经》;两晋年间,新增《中景经》。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。
-
弟子规 作者:李毓秀
最新:余力学文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。《弟子规》据《论语》等经典编写而成,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,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,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、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。
-
棋经十三篇 作者:张拟
最新:杂说篇
《棋经十三篇》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。《棋经十三篇》的价值,首先在于它的系统。我国古典围棋理论,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,中经班固《弈旨》、马融《围棋赋》等,到了敦煌写本《棋经》和王积薪的《十诀〉,才逐渐开始系统化。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,还要算《棋经十三篇》。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-
千字文 作者:周兴嗣
最新:全文
南朝梁武帝时期(502 —549 年),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,编纂成文,是为《千字文》。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,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,却重复了一个“洁”字(洁、絜为同义异体字)。因此,《千字文》实际只运用了999字。
-
黄帝阴符经 作者:黄帝
最新:下篇(强兵战胜演术章)
《黄帝符经》又称《符经》。旧题黄帝撰。学者都认为是後人伪托,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,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,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荃;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,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。本书质,论者见解各异,纷纭不一。但多认为系道教修养之术,论涉养生要旨、气功、食疗、神调养、房中等方面。 著作名。简称《符经》。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。黄帝为假托之名。一说成书于北朝拓跋魏时期。一卷。传本有《神仙抱一演道章》、《富国安民演法章》、《强兵战胜演术章》之上、中、下三篇者。如宋·夏元鼎《黄帝符经讲义图说》全以内丹法释之。又《悟真篇》:“符宝字逾三百,道德灵文止五千。”也有以纵横家、兵家之意注释者。本书言简意赅,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,历来为学者所重视。本书注本浩繁,《道藏》第54至58册中,收有二十余种。著名的有唐代李筌、张果,宋代朱熹、胥元一,元代的王道渊、俞琰等家注。
-
本经阴符七术 作者:鬼谷子
最新:损悦法灵蓍
《本经符七术》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。他也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,历代对它的注解都不在少数。《本经符七术》、《持枢》、《中经》,道藏编著《鬼谷子》下卷,有人称为外篇。"本",是本的意思;"本经",主要讨论神修养。"符",强调谋略的隐蔽与变化莫溯。《鬼谷子》上中卷十四篇(今存十二篇),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;《本经符七术》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。《本经符七术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,涵养神。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神运用于外,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。
-
朱子家训 作者:朱柏庐
最新:全文
《朱子家训》又名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朱柏庐治家格言》,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。《朱子家训》仅634字,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,是一篇家教名著。其中,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,比如尊敬师长,勤俭持家,邻里和睦等,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。
-
素书 作者:黄石公
最新:安礼
《素书》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。民间视为奇书、天书。《素书》以道家思想为宗旨,集儒、法、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,同时以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为立身治国的本、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,以此认识事物,对应事物、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。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,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。张良凭借此书,助刘邦定江山。
-
鬻子 作者:鬻熊
最新:鬻子 下
道家的开山之祖应追溯到楚国的开国人物鬻熊。鬻子当年归附了周文王,被封在楚,后传《鬻子》一书。鬻熊说:“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,谓之道”,又说:“刚必以柔守之,强必以弱保之。积于柔必刚,积于弱必强。观其所积,以知祸福之乡。”“物损于彼者盈于此,成于此者亏于彼。损盈成亏,随生随死。”以上说明鬻子已有“道”的思想,守柔、辩证的道家思想。 鬻熊(生卒年不详),姓芈(音米),名熊。是祝融氏的后代,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。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,文王把他当作老师。到了武王,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。楚人以鬻熊为始祖。
-
古画品录 作者:谢赫
最新:第六品
《古画品录》,中国画论著作,由谢赫所著,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。
-
滕王阁序 作者:王勃
最新:滕王阁序
《滕王阁序》全称《秋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。亦名《滕王阁诗序》,骈文名篇。唐王作。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。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(公元653年)始建,后阎伯屿为洪州牧,宴群僚于阁上,王省父过此,即席而作。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和宴会盛况,抒发了作者“无路请缨”之慨。作者介绍:王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与于龙以诗文齐名,并称“王于”,亦称“初唐二杰”。王也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齐称“初唐四杰”。
-
阴符经 作者:佚名
最新:下篇
《符经》又称《黄帝符经》与《混元符经》相配,论涉养生要旨、气功、房中等方面。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,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,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。作为一部高度炼的道教经书,《黄帝符经》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,不是简单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,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,以《易》通《老》,演述“神仙抱一之道”、“富国安人之法”、“强兵战胜之术”,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,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“太公符之谋”皆离旨甚远。如道教《纯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》,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,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。因此李筌、张果老、朱熹等人曾先后为《符经》作注。朱熹虽然认为其伪但认为“非深于道者不能作”。《符经》旧题黄帝撰,所以也叫做《黄帝符经》。因而有题称伊尹、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张良、诸葛亮等注解。这一说,最不合理。宋黄庭坚说:“《符经》出于唐李筌。读其文,知非黄帝书也”,“又妄托子房、孔明诸贤训注,尤可笑。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”。好事者说黄帝撰经,并且假托太公、张良等作注,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,不可置信。自唐李筌为《符经》作注,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,迨至晚清,《符经》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,今仅存于明《正统道藏》的便有二十四种。注解虽多,但众说纷纭,见解芜杂。
-
心经 作者:玄奘译
最新:心经
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也称为《摩诃般若波罗多心经》,简称《般若心经》或《心经》,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、博大深、提纲挈领、极为重要的经典,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常背诵的佛经。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行。
-
楞伽经 作者:实叉难陀
最新:完结 偈颂品·二
《楞伽经》全称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亦称《入楞伽经》、《大乘入楞伽经》。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(443年)的求那跋陀罗、北魏的菩提支、唐代于阗(今新疆和田)僧人实叉难陀。各译为四卷本、十卷本、七卷本。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,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,因此传广、影响大。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。针对佛僧对话,散文与诗句相互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