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
幽闺记 作者:施惠
最新:第四十出洛珠双合
概述《幽闺记》又名《拜月亭》,是“荆、刘、拜、杀”四大南戏之一。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、黄天泽、沈洪等一起合写的,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。这本戏的故事传较早,在元朝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《幽闺佳人拜月亭》和王实甫的《才子佳人拜月亭》等作品。《幽闺记》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,而《琵琶记》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。虽说戏剧风格不同,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。剧情简介全剧的故事是这样的:金朝受到北番侵略,战事近中都,朝廷南迁,王尚书出使在外,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,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。途中母女失散,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,不得已结伴同行。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,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;瑞莲却路遇王夫人,被认为义女,一起同走。瑞莲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,发生了情,在招商店结成夫。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,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,路过这店,看见女儿瑞兰,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,和蒋世隆结伴经过。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,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,撇下害病的蒋世隆,带着女儿去了。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,一同进京。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,看中了新科状元,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,瑞兰不愿意,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。他正在为难的时候,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,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作者简介施惠,元代戏曲作家。一说姓沈(见清曹谏亭本《录鬼簿》),字君美,均美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可考,元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将其列为“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”中,可见施惠在钟嗣成作《录鬼簿》时已去世(编者注:未必,活着的人也称鬼,有机灵等意),而《录鬼簿》作于元至顺年间,故施惠生活于元至顺以前。施惠巨目美髯,好谈笑,居杭州吴山城隍庙前,以坐贾为业,是一位书会才人。与钟嗣成、范居中、赵君卿、陈彦实、颜君常等相,曾与范居中合撰《肃霜裘》杂剧。作有南戏《拜月亭》,另据传抄本《传奇汇考标目》所载,施惠尚作有《芙蓉城》、《周小郎月夜戏小乔》两剧,今皆佚。《拜月亭》在昆曲中有折子戏存。施惠,字君美。杭州人。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》、王世贞《曲藻》、沈德符《顾曲杂言》、沈自晋《南词新谱》均认为系南戏《拜月亭》作者。王骥德《曲律·杂论》谓“世传《拜月》为施君美作。”吕天成《曲品》则认为:“云此记出施君美笔,亦无据。”元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卷下列于“方今已死名公才人,余相知者”项内,云“惠字君美,杭州人。居吴山城隍庙前,以坐贾为业。公巨目美髯,好谈笑。余尝与赵君卿、陈彦实、颜君常至其家。每承接款,多有高论。诗酒之暇,唯以填词和曲为事。有《古今砌话》,亦成一集,其好事也如此。”下附[凌波曲]吊词,但均未提及撰《拜月亭》一事。清张大复《寒山堂曲谱》引注则作:“吴门医隐施惠,字君美著。”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。而世德堂本《拜月亭记》开场[江红]有:“自古钱塘物华盛,地灵人杰。昔化鱼龙之所,势分两浙。”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。又《传奇汇考标目》别本第五称:“施耐庵名惠,字君承,杭州人。”并列其所著《拜月亭》、《芙蓉城》、《周小郎月夜戏小乔》三剧(后两剧今未见),不知何剧。故《拜月亭》,尚难定论。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《鹔鹴裘》杂剧,亦已佚。散曲存有[一枝花·咏剑]套数。
-
东游记 作者:吴元泰
最新:第一十八章
《东游记》,又名《上八仙传》、《八仙出处东游记》,共二卷五十六回。作者为明代吴元泰。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,记叙铁拐李、汉钟离、吕宾、张果老、蓝采和、何仙姑、韩湘子、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。龙太子摩揭夺走蓝采和的玉版,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,最后由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。
-
临邛卓家 作者:高阳
最新:第16节
四川成都西南的邛崃县,古称“临邛”。在汉朝初年,此地仿佛明、清的山西太谷县那样,以多富翁闻名海内。临邛的富豪,又以卓家为首。卓家出了个“名女人”,又出了个大文豪女婿,风文采,传千古,以致于把卓家在“重工业”上的贡献遮没了。临邛卓家,本来是赵国人,以冶铁致富。中国的铁器时代,始于秋战国之际,而要到战国末年,铁器才渐渐盛行,正式代替了铜,成为大众生活上最重要的一种金属,同时也是国防事业上最重要的一种物资。→高作品集
-
西厢记 作者:王实甫
最新: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第四折
《西厢记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,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、一见钟情,经红娘的帮助,为争取婚姻自主,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锢而私下结合的情故事,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和反抗,以及对美好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。几百年来,它曾深深地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。即使在今天,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,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。
-
咒枣记 作者:邓志谟
最新:第十四回 真人建西河大供 虚靖保
神魔小说《咒枣记》又名《萨真人得道咒枣记》作者为邓志谟,明萃庆堂刊本,正文卷端题“锲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”,卷首有〈萨真人咒枣记引〉。末署“竹溪散人题,时万历癸卯季秋之吉”。据此知书成于万历31年(1603)。 《咒枣记》中写萨真人积善学道,升飞成仙的故事。书中写惩戒王恶的情节,又见明余象斗《北游记》第22回〈祖师河南收王恶〉中,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,此种灵怪传闻当时在各地都有传播,小说家采集并利用时,大同小异,此详彼略,未必一定有传承关系。《咒枣记》也是据这些传闻汇集、加工、整理而成的。《咒枣记》只存明建萃庆堂余氏刻本一种版本,现藏本内阁文库。书的版式、图与《飞剑记》全同,惟目录后多幅“萨真人像”而已。此书据内阁文库本影印,与天一出版社《明清善本小说丛刊》的本子同出一源。
-
剪灯新话 作者:瞿佑
最新:寄梅记
《剪灯新话》,明代文言短篇小说,中国十大书之一,作者是瞿佑。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编订成帙,以抄本行。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,摧残、扭曲着社会中、下层男女的情生活。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毁小说,除摹书普罗男女的畸变离奇隐秘外,其人鬼相恋,“合之事,一如人间”,亦成为遭主要原因之一。作者自己都坦陈此书“近于诲,藏之书笥,不傅出”。
-
笠翁对韵 作者:李渔
最新:十五咸
《笠翁对韵》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、词,用来悉对仗、用韵、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。作者李渔,号笠翁,因此叫《笠翁对韵》。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。按韵分编,包罗天文、地理、花木、鸟兽、人物、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从单字对到双字对,三字对、五字对、七字对到十一字对,声韵协调,琅琅上口,从中得到语音、词汇、修辞的训练。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,读起来,如唱歌般。较之其他全用三言、四言句式更见韵味。
-
八段锦 作者:醒世居士
最新:第八段 多情子渐得美境 咬人虎散
明末拟话本小说集,写的是八段故事八种劝戒,即书目中所标明的:“惩贪”、“戒惧内”、“赌子”、“对不如”、“儆容娶”、“悔嗜酒”、“戒嘴”、“蓄寡妇”,等八个故事,实际上只是四戒:戒、戒赌博、戒嗜酒、戒嘴。
-
搜神后记 作者:陶渊明
最新:卷十
《搜神后记》又名《续搜神记》,是《搜神记》的续书。题为东晋陶潜(365-427)撰。所记有元嘉十四年(437年)、十六年(439年)事,其伪不可待辩。皆陶潜死后事,故疑此书为伪托,或以为经后人增益。《搜神后记》与《搜神记》的体例大致相似,但内容则多为《搜神记》所未见。该书凡十卷,一百一十七条。《搜神后记》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的。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,而多言神仙;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,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。
-
菜根谭 作者:洪应明
最新:概论
《菜谭》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、人生、处世、出世的语录世集。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,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,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。对于人的正心修身,养育德,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。其文字简炼明隽,兼采雅俗。似语录,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;似随笔,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;似训诫,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;且有雨余山,夜静钟声,点染其间,其所言清霏有味,风月无边。
-
北游记 作者:余象斗
最新:祖师收得雷电神
叙述玉帝凡心稍动,一缕真魂便下凡修炼、收妖的故事。 玉帝看上了柳天君(相传就是陆道君的化身)家的七宝古树,于是发愿心历世间劫,以化身投胎刘家,随着年岁渐大次第了解各修行法门,得到宝物混天砖。后降魔除妖中胃肠分离,胃化作了,肠化作了蛇,也算是斩三尸得天道,修成正果,后受封北方真武大帝(武当尊为始祖),蛇二仙受封大将常伴左右。
-
黄帝四经 作者:佚名
最新:全文
《黄帝四经》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,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,当时称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》,后经专家鉴定,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《黄帝四经》。《汉书.艺文志》曾经著录此书,但汉以后就失传了,学者据书的内容、文字、篇章数目等研究,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《老子》,早于《管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。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,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《黄帝四经》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-
了凡四训 作者:袁黄
最新:谦德之效
《了凡四训》,种德立命、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。作者为明代袁黄,字坤仪,后改名了凡,作于六十九岁,全文分四个部分。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。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,故取名《训子文》;后为启迪世人,遂改今名。
-
白香词谱 作者:舒梦兰
最新:翠楼吟·魂 黄之隽
《白香词谱》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。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,凡一百调。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,小令、中调、长调均有。为便于初学者,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,成为真正的词谱。《白香词谱》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。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较高的,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。它兼收并蓄,不主一家,既收婉约,也收豪放,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,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。
-
女娲石 作者:海上独啸
最新:第16回 发痴梦哀诉来明女 动笑
女娲石是海上独啸子创作的明清小说,主要讲述中国有个女史,姓钱,名挹芳,由于国难当前,虽有报国志向,可是难于付诸行动,于是想用文字号召国人,唤醒国人. 话说中国有个女史,姓钱,名挹芳,年纪才得二九。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,闭月羞花之貌。生平读些书史,讲些政治学问。止见中国腐败危弱,好不担忧。旁边有些强国,今唱着瓜分,明唱着服。虽有一般国志士,却毫没点实力。讲救国,时时倡革命,都是虚虚幌幌,造点风。这位女史真个慨迸作,悲愤集。
-
鬼谷四友志 作者:杨景淐
最新:澹游子评
《鬼谷四友志》又名《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》,全书三卷,每卷又分上下卷,实为六卷,即六回,有清代刊本。书署作者为杨景淐,然其生平事迹无可考。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、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。小说结构严谨,情节惊险,人物丰,文字也通俗易懂。
-
颜氏家训 作者:颜之推
最新:终制篇
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、思想、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。颜之推编。七卷,共二十篇。颜之推(531年~591以后),字介。颜氏原籍琅临沂(今山东临沂北),先世随东晋渡江,寓居建康。侯景之,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,之推任散骑侍郎。承圣三年(554),西魏破江陵,之推被俘西去。他为回江南,乘黄河水涨,从弘农(今河南三门峡西南)偷渡,经砥柱之险,先逃奔北齐。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,之推南归之愿未遂,即留居北齐,官至黄门侍郎。577年齐亡入周。隋代周后,又仕于隋。家训一书在隋灭陈(589)以后完成。
-
陶庵梦忆 作者:张岱
最新:琅嬛福地
《陶庵梦忆》,明代散文集。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。该书共八卷,成书于甲申明亡(1644年)之后,直至乾隆四十年(1775年)才初版行世。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,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-
白兔记 作者:刘唐卿
最新:第三十三出 团圆
《白兔记》又称《刘知远白兔记》,元代南戏作品,永嘉书会才人编,与《荆钗记》、《杀狗记》、《拜月亭记》并称”四大南戏“。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。二十九出。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,他从一个汉而登上帝位,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。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,落魄,被财主李文奎收留,在李家充当佣工。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,断定他后必定大贵,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。李文奎死后,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,将有瓜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智远去看守瓜园,加害之。李三娘知计,力阻刘知远园。刘知远身武艺,抢而去。知远战胜了瓜,得到了兵书和宝剑,便告别了三娘,去分州投军。刘知远因屡立战功,受到不次提拔,官至九州安抚,娶岳氏为。三娘在家受尽折磨,因劳累过度,在磨房产下一子,因无剪刀,用嘴咬断脐带,故取名“咬脐郎”。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。十五年后,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。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,因追赶一只白兔,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。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。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,与李三娘团聚。《白兔记》富有民间文学特,文字上质朴通俗,好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情趣。
-
蕉叶帕 作者:佚名
最新:第16回 奏凯臣同蒙敕赠 纯阳子
蕉叶帕一个有狐幻化搀杂在内的才子佳人故事。《蕉叶帕》是据晚明单本《蕉帕记》传奇改编而成,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少改动。
-
小窗幽记 作者:陈继儒
最新:集韵篇
《小窗幽记》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,作者是陈继儒。另有新版《小窗幽记》(陆绍珩篡辑)。全书始于醒,终于倩,虽混迹尘中,却高视物外;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,透出哲人式的冷隽,其格言玲珑剔透,短小美,促人警省,益人心智。它自问世以来,不胫而走,一再为读者所关注,其蕴藏的文化魅力,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。
-
百喻经 作者:古天竺僧
最新:98、小儿得大龟喻
《百喻经》,全称《百句譬喻经》,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,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。《百喻经》称“百喻”,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,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;之所以称之为“百”,有两种说法,一就整数而言,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。
-
孙子兵法 作者:孙武
最新:用间篇
《孙子兵法》又称《孙武兵法》、《吴孙子兵法》、《孙子兵书》、《孙武兵书》等,英文名为《The Art of War》,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,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(另外两部是:《战争论》(克劳维茨) ,《五轮书》(本武藏) )其内容博大深,思想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。作者为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(字长卿)。
-
任公与刁间 作者:高阳
最新:第11节
秦二世胡亥元年,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反抗暴行,一时四海豪杰,风起云涌。前后不过四年的工夫,秦始皇的天下,便以他的孙子子婴的投降而尽失。先入咸的是汉高祖刘邦。从龙入关的将士,无不争取金玉珠宝,唯有萧何与众不同,接收了秦丞相府中所有的图书档案,户口册籍。从来“马上得天下,不能马上治天下”,力战经营,平服四海。武功之后必继以文治,而治国的主要凭借,在了解全国的民生,所以山川道路之图,户籍钱粮之册,关系异常重大。当时的公论,定汉之功,萧何第一,即以此故。→高作品集
-
桃花扇 作者:孔尚
最新:第十六回 南京城君臣逃散 栖真观
【桃花扇】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,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,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。近代戏剧家欧予倩对《桃花扇》情有独钟,曾分别在话剧、京剧、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。 桃花扇一事主要在侯方域的家乡商丘(今商丘)和李香君的家乡金陵(今南京)两地之间演绎。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“复社”邂逅秦淮歌李香君,两人陷入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,揭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,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,李不从而撞头自尽血溅诗扇,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……
-
浮生六记 作者:沈复
最新:浪游记快
《浮生六记》是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散文。清朝王韬的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《浮生六记》的残稿,只有四卷,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,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。“浮生”二字典出李白诗《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中“夫天地者,万物之逆旅也;光者,百代之过客也。而浮生若梦,为几何?”。
-
中庸 作者:孔伋
最新:第三十三章
《中庸》原是《小戴礼记》中的一篇。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,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。《中庸》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,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,北宋程颢、程颐极力尊崇《中庸》。南宋朱熹又作《中庸章句》,并把《中庸》和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列称为“四书”。宋、元以后,《中庸》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,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。从人来讲,就是人的本原,人的本智慧本。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“临界点”,这就是难以把握的“中庸之道”。
-
金刚经 作者:佚名
最新:应化非真
《金刚经》是佛教重要经典。据不同译本,全名略有不同,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《金刚般若(bōrě)波罗经》,唐玄奘译本则为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经》,梵文 Vajracchedika-praj?āpāramitā-sūtra。《金刚经》传入中国后,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,以鸠摩罗什所译《金刚般若波罗经》最为行(5176字或5180字)。唐玄奘译本,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经》共8208字,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。其他译本则传不广。
-
尉缭子 作者:尉缭
最新:兵令下
《尉缭子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。《尉缭子》一书,对于它的作者、成书年代以及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。一说《尉缭子》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,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。一般署名是尉缭子。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书中杂家类著录《尉缭》29篇,兵形势家类著录《尉缭》31篇。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《尉缭子》残简,说明此书在西汉已行,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。
-
鬼谷子 作者:佚名
最新:全篇
《鬼谷子》,又名《捭阖策》。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。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。《鬼谷子》共有十四篇,其中第十三、十四篇已失传。
-
中国历代大儒 作者:舒大刚
最新:第44章 文化巨人 唐君毅(19
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,儒家文化基本上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。本书是中国历代大儒评传,读者于此可见历代大儒的生平业绩、生活风采和学术特,也可略知中国儒学发生、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