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二号首长全集 下章
第072章
 追悼会结束,唐小舟将赵德良送回了家,然后返回驻京办。省里其他领导在

 ‮京北‬并没有家,也不方便搞自由主义,大家一起住在驻京办。尽管在驻京办开了

 房间,来不来住,又是另一回事,追悼会一散,各自活动去了,唐小舟独自一人

 进了房间。趁着这个机会,他给邝京萍打电话。通了,却没有接。唐小舟想,过

 一会儿,她可能会打过来。等了几十分钟,电话一次又一次响起,都不是邝京萍。他于是想,或许,是该和她分手的时候了。

 第二天早晨,吉戎菲到了,唐小舟和雷主任一起去车站接她。

 吉戎菲是独自一人来的,既没有带秘书,也没有带其他人。唐小舟还有些担

 心,怕这些高级领导出行,做惯了的派头,前呼后拥,赵德良知道后心里会不慡。赵德良是一个低调的人,他曾经对唐小舟说过,有些领导人,无论走到哪里,

 都喜欢声势浩大,其实这是一种装作势,是一种內虚。至于是怎样的內虚,赵

 德良没有说明。

 唐小舟暗自总结了一下,得出几点,主要是三怕:怕孤独,身边没有一帮人

 围着,便以为被这个权力场抛弃了:怕见民,当然不怕见官,见了大官,你正可

 以讨好巴结,见了小官,人家会讨好巴结你。可平民百就不一样了,只要他不

 违法,你拿他没辙,或者找你‮访上‬告状,或者求你解决问题,或者把地方官的劣

 迹给你看。不要以为地方官做表面功夫真能満得住领导,其实领导也是眼不见

 心不烦,下面‮员官‬的劣迹,也是上面‮员官‬的污点,他们自然不愿看到。没有看到

 ,终究有一天纸包不住火的时候,只是失察之责。看了却不过问,终有一天出现

 麻烦,那就是领导责任。怕人言,所有‮员官‬都前呼后拥,你身边没有人,别人就

 说你身边没有群众,更甚至说你已经被官场边缘化。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很多的

 怕。

 将吉戎菲接到驻京办,和省里参加游杰同志追悼会的领导一起吃早餐。省委

 这些领导,除了马昭武以及赵德良要留下来开组干工作会议,其他人会在今天陆

 续返回雍州,唐小舟想,如果今天没事的话,是不是应该去机场送行?他不喜欢

 余开鸿,余开鸿自然也不喜欢他,毕竟,余开鸿是他的直接领导,表面工作,还

 是应该做的。官场之上,谁不是如此?虽然势如仇敌,水火难容,表面上,还亲

 热得像几十年的老情人。没有这点本事,那是很难在官场混下去的。至于罗先晖

 ,平常的交往不算太多,表面上还算过得去。平常接触较多的常委,是马昭武和

 夏舂和。马ag武和赵德良走得近,自然对唐小舟另眼相看。不过,马昭武要留下

 来开会,自己还有时间替他服务。夏舂和需要回去,他是继续留下来当‮委纪‬
‮记书‬

 ,还是去人大政协,说法很多,似乎还没有一个定论。不管结局如何,在未来的

 江南官场,总还有一席之地。该在他身上做的工作,是一定要做的。

 此外还有两个常委,彭清源和丁应平。彭清源初到雍州,千头万绪,昨天他

 是乘‮机飞‬来的,当晚就已经回去。丁应平在‮京北‬还有一些活动,暂时不回雍州。

 正犹豫要不要去机场时,‮机手‬响了。赵德良问了一下吉戎菲到达的情况,然

 后说,上午中组部领导接见,主要是谈江南省发言稿的修改意见,马昭武和吉戎

 菲都过去。

 唐小舟将赵德良的话转告给马昭武以及吉戎菲,又让雷主任派两辆车,再向

 夏舂和、罗先晖、余开鸿三位常委说了一番客套话,表示自己不能去机场送他们

 了。大家来到驻京办门口,两辆奥迪车早已经等在这里。唐小舟想,两辆车,可

 以同时去赵德良家,但到了之后,赵德良如果不请他们上去坐一坐,显得不够札

 数。若是请他们上去,又只能坐上片刻,反倒给领导增加了麻烦。他自作主张,

 由自己带一辆车去接赵德良,另一辆车载着马昭武和吉戎菲先去中组部。

 赵德良上车后对唐小舟说,你把部长的意见记仔细,晚上,可能要和戎菲同

 志一起加个班,按照部里的意见,把稿子改出来。

 那个稿子是东涟市弄的,省委组织部以及赵德良都把过关,唐小舟也看过,

 认为稿子写得很不错,完全不像一般公文那样八股,很感,也很情。他不是

 太明白,中组部会有什么新的修改意见。如果中组部希望像官场流行的讲话稿那

 样写法,就真的苦了唐小舟。

 唐小舟还来不及回答,赵德良又问了,‮安公‬厅说他们那里有份岩山矿难的材

 料,你知道这件事吗?

 唐小舟想了想,说了两个字:知道。

 赵德良问,怎么没听你提起?

 唐小舟说,节前我下去的时候,听说一件事,有一份十二人的死亡名单,这

 十二个人,早已经火化了,但他们的户籍还没有注悄,理论上,他们应该还活着。一个人的生与死,直接记录是户籍。我想,这事只有‮安公‬部门才查得清,所以

 叫他们把材料直接送到‮安公‬厅去了。

 赵德良问,这么说,真的死了十二人?

 唐小舟说,这份死亡名单是真是假,上面的人是死是活,或者是不是在矿难

 中死的,只有‮安公‬厅调查之后,才能确定。

 赵德良说,你给泰丰同志打个电话,我过问一下这件事。

 唐小舟拿起‮机手‬,拨通了杨厅长的电话,说过一句后,将‮机手‬交给赵德良。

 赵德良的话很简单,关于那份死亡名单,他建议‮安公‬厅立案侦查,人到底是

 死是活,如果死了,是怎么死的,一定要查清廷,一个都不能遗漏o说过之后,

 也不等杨泰丰表态,甚至没有结束语,将电话还给唐小舟。唐小舟自然也没有

 加上休止符,将电话挂断。

 四个人一起来到中组部,先在休息室等了十几分钟,才由秘书领进了副部长

 办公室。唐小舟一见,这位副部长他是见过的。去年,赵德良在江南省掀起反黑

 风暴,让唐小舟当联络员。岂知赵德良刚刚出手,发生了麻烦,有人告赵德良的

 黑状,说他借反黑之名,行排除异己之实,‮京北‬曾派一个小组下去调查。唐小舟

 奉命前去接受调查组的问话,当时领头的,就是这位副部长。只不过,他的秘书

 好像已经换了人。

 副部长和赵德良、马昭武以及吉戎菲很熟悉,分别与他们握手,待到唐小舟

 的时候,赵德良介绍说,小舟同志是我的秘书,记者出身,速记很厉害。我把他

 带来,是为了把部长的指示一字不漏地记下来。

 副部长的记出奇的好,握着唐小舟的手说,我和小舟同志见过,这个小朋

 友,反应非常敏锐,很会说话。

 唐小舟连忙说,部长您好。

 大家坐下来,秘书送上茶,副部长挥着手里的一沓材料说,德良同志,你们

 这个组织工作试验田搞得好哇。部里几位领导都传阅了,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,

 你们这种做法,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组织工作改革的方向。我们有个初步想法,等

 这次组干工作会议之后,把你们这套经验,送给‮央中‬
‮记书‬处,如果‮记书‬处批准了

 ,下一步,试点的力度可能还要加強。我的意思,这个试点工作,就放在江南省。毕竟,这是你们的成果,是你们的心血嘛。

 赵德良说,部长,我要纠正你一点。如果说这个东西是成果和心血,那不是

 我的功劳,我可不敢贪他人之功啊。

 副部长说,你是省委‮记书‬,主要工作就是人事,不是你的功劳,还能是别人

 的功劳?

 赵德良指了指吉戎菲,说,我不是谦虚,主要功劳是她的,戎菲同志的。我

 只不过看到他们报上来的材料后,觉得眼前一亮,下去搞了一次调研,给他们当

 了一回主心骨,在背后推了一把。

 吉戎菲抓住机会说,中组部和省委对我们的试点工作,支持力度很大。特别

 是省委赵‮记书‬和马部长,亲自下去调研,亲自研究改革方案。马部长为了这个改

 革计划,下去了好几次,是马部长亲自在抓这件事。

 马昭武也及时地说,首长,我斗胆说句话行不行2

 副部长说,昭武同志,你要说什么?

 马昭武说,我搞组织工作搞了一辈子,接触过的组织‮部干‬也不少了。戎菲同

 志呢,据我了解,没有直接抓过组织工作。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,她在组织工作

 方面的才能和想法,是我所认识的组织‮部干‬中最出色的。这样的同志,如果不在

 组织部,实在是我组织工作的一大损失。

 唐小舟明白了。果如自己所料,赵德良以及马昭武,都有意让吉戎菲接替省

 委组织部长。但是,省委组织部长一职,又不是省委能够决定的,需要中组部任

 命,他这是在替吉戎菲斡旋开道。当然,这里面更深一层意思却是,他本人是现

 任省委组织部长,如果吉戎菲接任的话,一定要给他一个安排。这等于变相游说

 了。

 副部长说,昭武同志,你的意见很好。中组部的情况,你也知道,像我这样

 的老家伙,还在这里尸位素餐,早就应该让更年轻的同志进来了。你们两个省委

 常委都在这里,你们如果舍得,我乐见其成呀。我亲自去和部长商量,把戎菲同

 志调过来。怎么样,德良同志,你舍得吗?

 赵德良说,部里看中的人才,我们江南省,自然没意见。不过,刚才ag武同

 志已经说了,戎菲同志,毕竟没有搞过组织工作啊。而且,首长刚才也提到,组

 织人事工作改革,有可能在江南省试点。如果这个试点工作确定下来,具体抓这

 项工作的人,大概没有比戎菲同志更适合的了。部长你是不是让戎菲同志在下面

 再锻炼几年,为江南省多作点贡献,也为‮国全‬的组织人事改革摸索点经验出来后

 ,再考虑调到‮央中‬?

 副部长一阵大笑,指着赵德良说,你这个德良同志呀,舍不得就说舍不得嘛

 ,说这么一大堆干嘛?接着,他话锋一转,说,不过,你们的意见,对我启发很

 大。像戎菲同志这样的组织工作人才,如果不抓组织工作,实在是我组织工作

 的一大损失。你们放心,这件事,我心里有数了。

 赵德良立即说,我代表江南省委谢谢首长。又对吉戎菲说,戎菲呀,首长在

 组织人事战线干了一辈子,是这方面的权威,你要拜他为师啊。

 吉戎菲自然懂得顺竿子往上爬,立即说,我想拜师呀。不知首长肯不肯收我

 这个愚笨的‮生学‬。

 赵德良说,那这样好了,今天你弄一桌拜师宴,我们几个作陪,讨你一杯酒

 喝。

 马昭武也在一旁帮腔,副部长先是推辞一番,但看得出来,并不坚决。吉戎

 菲作为一介女,能够获得市委‮记书‬的职位,应付场面的能力,自然非常之強,

 恭维人尤其是男人却又不痕迹的本事,她是炉火纯青。她说了一堆话,简直让

 副部长觉得,如果不收下她这个‮生学‬,既是他的损失,也是的事业的损失。副

 部长听了之后,哈哈一笑,答应了晚上的拜师宴。

 这所有一切,只是过场,接下来,副部长开始涉入正题。

 正如唐小舟所料,江南省提供的这份材料几乎无可挑剔,有关修改意见,副

 部长提了几点,只不过一些提法而已,无关文章的结构,改起来非常容易。让唐

 小舟感触比较深的,是副部长谈到‮国中‬官场的一席话。

 副部长说,目前‮国中‬政治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,我并不认为是委和‮府政‬并

 立的结构问题,这个结构,不仅没有问题,而且十分先进,甚至比国外的议会

 制都要先进。但另一方面,‮国中‬的政治体制,又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,最突出的

 ,就是官场‮败腐‬。这么多年来,和国家想了很多办法,也建立了许多反腐监督

 机构,可‮败腐‬不仅没有得到很好遇制,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。‮败腐‬问题的集中体

 现,有人认为是‮国中‬的政治体制问题,我并不这样看。我认为,还是现行的

 ‮府政‬并立机制下,组织机构和监督机构没有很好起到应有作用的问题。组织机构

 是守门员,监督机构是裁判员。现在的问题是,守门员没有守好门,裁判员没有

 好好判。

 组织机构有什么问题?组织机构用人,不是任人惟贤,也不全是任人惟亲,

 甚至不全是任人惟钱或者任人惟别的什么。可以说,目前的组织部门用人,基本

 没有标准,想用谁就用谁,随意太強,在用人上指鹿为马的事,非常普遍。组

 织部门是什么?说得好听点,组织部门是和国家事业的守门员,是用人的守

 门员。这个守门员没有原则没有标准,想放什么人进门,就放什么人进门,想把

 什么人关在门外,就把什么人关在门外。

 副部长強调说,我这样说,并不是说‮国中‬
‮员官‬能力差素质低,恰恰相反,中

 国人的华,集中在官场。为什么?与这个进门有关。正因为‮国中‬官场的门没有

 统一的标准,或者说,标准随人而变,要进这个门,难度就非常大,所以,不是

 有特别本事的人,根本进不来,进来了也留不住。除了足够的智力外,进这扇门

 ,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面前,还要足够的经济实力。那些花了高成本进门的人,进

 了这个门之后,自然就要捞回成本,还要为进更高的门准备。所以,有人极其高

 调地说,我买的是为‮民人‬服务的机会。现在民众最反感的‮败腐‬事件,是买官卖官。买官卖官的事有没有?有,中‮委纪‬已经查明过多起买官卖官案件,这是事实。

 除了这类明码实价被查处的案件呢?变相买官卖官有没有?我把你提拔了,你事

 后为了感谢我,送我一笔钱,或者送我古玩字画之类,算不算买官卖官夕平常搞

 感情投资,算不算买官卖官?至少可以算是变相的吧。现在当官,除了需要超人

 的智力之外,还需要相当的经济成本,这个经济成本还不小。我听到一些说法,

 一个村长都要一二十万,一个乡镇长三四十万,一个县长,穷一点的县,百把万

 ,畜一点的县,没有两百万,想都别想。是不是这样?有些地方,比这个还高。

 这就是潜规则。

 副部长显得很激动,说着说着,貌似有点跑题了。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,

 话锋一转,说,我说这些,目的只有一个,组织人事工作改革,改好了,利国利

 民。你们现在所进行的探索,是不是就成功了?那也难说。但就目前来看,这套

 方案是最先进的最科学的,最符合‮主民‬法制精神的,也是操作最強的。这些年

 来,和国家,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,做了很多工作,也尝试了很多方法。现在

 比较通行的是‮试考‬任用制,事实证明,这套方法并不是什么改革,只是拾人牙慧

 ,只是从舂秋战国时期的人事制度,过渡到了魏晋以及唐朝,只是另一种科举。

 ‮试考‬方法有没有作用?有,但远不够全面,注重了智商的考核,却忽视了情商的

 考核,尤其是无法对个人品行品德进行考核。你们这个方案,恰恰在情商以及个

 人品行品德考核方面,提出了新思路,想出了更为严谨科学的新办法。

 文章出自二号首长:"erhaoshouzhang" >erhaoshouzhang  M.zmUxS.cOM
上章 二号首长全集 下章